本報北京6月7日電(記者樊未晨)6月7日,全國900多萬考生走進高考考場,高考成為社會關註的焦點。剛到中午,各門戶網站上、微博上、微信中,對高考作文和數學的各種分析已經“滿屏”。
  不少專家把2014年稱作中國教育改革元年,從教育部到各省區市,相繼出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、規範教學過程、治理擇校、改革考試評價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。這意味著教育改革已經進入了“深水區”。
  在這種情況下,今年的高考顯得非同尋常。
  那麼,今年的高考試題出現了哪些變化?高考改革的方向到底是什麼?帶著這些問題,本報記者採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命題專家。專家指出,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,也就是檢驗學生的思辨力,將是今後高考的考查方向。
  知識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
  “繁複的計算”、“海量的公式和原理”、“考過就忘”似乎是很多學生對數學的記憶。
  不過,今年高考數學全國捲中的一道題,讓人眼前一亮。
  “甲、乙、丙三位同學被問到是否去過A,B,C三個城市時,甲說:我去過的城市比乙多,但沒去過B城市;乙說:我沒去過C城市;丙說:我們三人去過同一城市。由此可判斷乙去過的城市為____”
  “沒有公式、沒有原理、沒有運算,只考查推理能力。”考試中心數學命題專家說。
  數學是培養理性思維的重要途徑,通過平時學習的各種方法、進行的大量練習,最終是要讓學生掌握邏輯推理的能力、理性思維的方法,因此,今年的數學高考試題中,加大了邏輯推理試題所占的比例,題目占到50%以上。
  這種通過所學知識、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解決生活實際中可能遇到的問題,體現了高考改革的方向。
  這位專家同時指出,計算並不是不重要,而是要把計算同邏輯推理結合起來,即使要計算也首先要通過邏輯推理之後再計算。
  考查思辨能力不僅體現在數學科目中。
  雖然學生的學習是分科目的,但其實,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,也就是體現在學生的思維能力上。所以,在語文試題中也能看到這樣的特點。
  教育部考試中心語文命題組的專家指出,今年語文高考考試內容也非常註重書本內外、課堂內外、學校內外的聯繫,主動貼近時代、貼近社會現實、貼近考生實際,提升對考生運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養方面的考查力度。
  比如,江西捲的作文題:
  “探究作為我國現行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,常常出現在課堂、實驗室或課外學習過程中。有的同學覺得,探究給自己留下了一段難忘的學習經歷;有的同學認為,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;有的同學則抱怨,探究在教學活動中往往流於形式……
  對課內外學習中的探究,你有何體驗、見聞或思考?請自選角度,自擬題目,寫一篇文章。”
  命題專家指出,這道作文題要求考生結合自己學習生活的真實體驗進行觀察、思考和分析,對“探究”進行進一步的探究。“這樣的試題就是讓那些習慣於死記硬背、宿構套作,陷身於題海戰術的考生無計可施,使那些能深入觀察現實、思辨能力強的高素質考生在考試中獲益。”語文命題專家說。
  “無論語文還是數學,都是要考查綜合運用能力。”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薑鋼說,因此,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,促進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僅是今後高考改革的方向,同時也是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方向。
  拓寬試題素材 破除題海戰術
  今年的語文和數學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:試題素材來源非常寬泛。
  今年的數學全國捲有這樣一道題:
  “根據以往資料,一天的空氣質量為優良的概率是0.75,連續兩天為優良的概率是0.6,如果知道今天的空氣質量為優良,則明天空氣質量為優良的概率是多少?”
  這道題要求考生應用統計與概率的方法對“明天”的空氣進行預測。
  “這樣的命題方式,可以讓學生明白數學並不是高深莫測的,數學就在身邊。”教育部考試中心數學命題組專家說,“同時,這也是破除題海戰術的有效方法。”
  這位專家介紹,題海戰術是當今中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頑疾,教師會習慣為學生總結各種題型,然後通過讓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以達到對某種題型的熟練掌握。“當我們拓寬試題材料來源,材料涉及天文、地理、海洋、氣象,無所不有時,還怎麼準備?”這位專家說,學生只有牢固掌握了知識,並且能夠靈活運用,才能解答這樣的問題,那些只會按套路做題的考生將很難取得好成績。
  不僅今年的高考數學題目具有這樣的特點,高考語文試題也顯現了同樣的特點,試題絕不僅僅局限於語言和文學,試題會涉及學生學習、生活接觸的方方面面。
  縱觀2014年語文高考試卷可以發現,各套試題涉及的材料既有語言、文學等語文學科原有的重要內容,也涉及哲學(遼寧捲《幸福的哲學》)、歷史(全國甲捲《古代食品安全監管述略》)、教育(湖南捲《常識教育》)、數學(全國乙捲語用題“中國珠算”)、建築(大綱捲《中國傳統建築十五講》、廣東捲“羅哲文”)、信息科學(大綱捲語用題“網絡閱讀”)等方面的內容。
  身處大數據時代 引導學生提高信息讀取能力
  從去年起,高考全國捲出現了圖文試題。今年,多個省份的語文試卷中都出現了圖文轉換試題。
  “信息時代的閱讀對象不再僅僅限於文字,對數據、表格、圖片中信息的獲取、加工和轉化是大數據時代和多媒體時代對人處理、加工信息能力的必然要求,也是一個即將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必備的素質和能力。因此,2014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中出現了大量的讀圖題和圖文轉換題,體現了語言能力考查新的關註點。”教育部考試中心語文命題相關專家說。
  如全國捲有一道“瑤族村3日行”的構思圖,要求考生根據示意圖提供的思路,用精煉而又符合邏輯的語言把思路敘述出來,實現“思維-圖示-文字”的轉換過程,跟以往簡單的“圖示-文字”的轉換相比,加大了思維的強度和表達的難度。
  今年四川捲中也有一道讀圖的題:
  “為展示‘走進漢字歷史,探究字形變化’的研究性學習成果,請給下麵的《漢字字形演變表》配寫一段說明性文字,介紹漢字字形的演變特點。”
  題目為學生呈現了“車”、“受”、“為”、“馬”、“魚”等漢字甲骨文、金文、小篆、隸書、楷書演變。
  這道圖文轉換題既考查了考生對圖表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,又傳達了中國優秀的漢字文化,展示出了語言、文化綜合型試題的設計模式。
  此外,廣東、遼寧等省份的試題中涉及了統計數據、照片、漫畫、流程圖等讀圖、讀表題,這種考查是對以往考試方式的有力補充,能很好地考查考生閱讀多種形式的信息,並運用語言進行分析和總結的能力,引導考生拓寬閱讀的視野,面向迅速發展的時代、社會需求,提高綜合素質。
  “信息化時代對人才的要求與過去5到10年相比已發生了巨大變化,這就要求考試內容做出相應的調整並體現出這些變化”,薑鋼說。曾經在中國流行那麼多年的科舉考試最終退出歷史舞臺,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內容和形式變得越來越僵化了,“所以,高考不但形式要進行改變,同時考試的內容也要與時俱進”。  (原標題:從今年高考語文與數學命題看改革趨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v68svty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