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魚拓畫”栩栩如生。劉淑蘭 唐群雄 攝影報道記者 唐群雄通訊員 劉淑蘭
  繪畫畫種門類眾多,大家所熟知和常見的就有人物、山水、花鳥等。然而,以魚為道具作畫的市民還是少見。家住寧鄉縣城八一社區的易洪鈞就迷上了這種罕見的魚拓藝術,30年來,他一直潛心研究魚拓畫,到目前為止,累計創作成品400多幅,其中最大的一幅長15米。
  魚為道具作拓畫
  近日,在一間簡陋的工作室里,易洪鈞給記者展示了他的魚拓技法。在預先製作好的一尾鯉魚標本上,進行噴水、覆蓋宣紙後,再將棉球蘸上黃顏色,輕拓在魚身的宣紙上。相對前兩個程序,拓色程序時間較長。隨著拓色力度的輕重緩急,魚的形狀被拓印在宣紙上,紙上鯉魚的鱗和鰭等部位清晰可見。接著,他將桃紅、藍色、黑色等顏色拓印在紙張上。最後,他將宣紙取下,用筆為宣紙上的“魚”畫上眼睛,一幅栩栩如生的鯉魚拓畫就展現在眼前。
  “我沒有直接在魚身上抹塗料,這條魚還可以再煮著吃。”易洪鈞風趣地說。據瞭解,魚拓技法主要分為兩種,即直接法和間接法,易洪鈞沒有把顏料直接塗抹在魚身上,所用的就是間接法。易洪鈞介紹,他之所以採用間接法,就是這種方法可以在一個製作好的標本上重覆拓印。
  “人家用冰箱裝魚,我卻要用冰櫃裝魚。”易洪鈞告訴記者,他的這些魚都不是用來吃的,而是專門用做拓畫的魚標本。
  拓得魚兒入畫來
  “魚拓畫,說簡單點,就是先把真魚拓寫到紙上去,在紙上形成魚的外形和魚鱗紋路。”易洪鈞向記者介紹,“拓文化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早有,書法家王羲之的碑文也屬“拓文化”的一部分。
 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一個偶然的機會,易洪鈞接觸到了“魚拓畫”這一民間畫種後,便一發不可收拾。其中取名《魚趣》的巨畫薈萃了上百種形態各異的魚類,從模糊的身形到層次分明的棱角,他用水墨使得魚兒的每一寸肌理都在宣紙上重新游走,還原其在水中的動態。《百鯽圖》中,群魚則穿梭於深深淺淺的池塘里,或游戲於荷葉間,或嬉鬧於同伴中,盡顯靈動。
  (原標題:魚兒入畫紙上“游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v68svty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